首页 新闻 洞悉行业发展困境 实现装配式建筑技术高智能化发展

洞悉行业发展困境 实现装配式建筑技术高智能化发展

(作者/史星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式发展,城镇化成为大势所趋。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赫然带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但存在的一些缺陷也不可忽视。如何做到扬长避短,攻克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技术难题,成为了当代建筑人的重要课题。

王辉是中国建筑工程领域顶尖的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尤为擅长装配式建筑。从业十四年,他主持了大大小小十余个工程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已成为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划和审批制度等参考依据。他曾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编制了多项省级装配式建筑专项技术和评价标准,提升了河南省建筑标准化水平,统一了装配式建筑性能要求,推动了河南省乃至中国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除此之外,王辉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课题,为装配式建筑领域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高数智化发展。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技术理性与人文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好的建筑首先是其存在的技术手段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建筑学应该恢复初心,回归到一条“技术理性的发展之路”上。研究如何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地建造更为性能优异的建筑,以满足人的更高需求,这是行业的发展方向。而王辉也始终沿着这个方向持续向前迈进。他致力于强化科技引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推进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他将前沿科技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深度结合,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极具行业领先性与颠覆性的技术成果,创建了前沿科技引领行业革新的发展建设体系,为中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装配式建筑从设计伊始,到深化设计、工艺协调及碰撞检查、预制构建加工、安装到项目施工,全周期内均需要无缝衔接以及精细化集成设计,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应用到BIM技术才可以做到。然而,当前装配式建筑设计过程主要以BIM“翻模”方法为主,这种方法往往会导致结构模型与装配式模型之间缺少信息传递,仅能依靠设计师进行对比分析及调整模型,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且成本偏高,施工组织难度大。鉴于此,王辉在2021年研发了原创技术“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智慧设计与施工系统V1.0”,该技术降低了生产施工组织难度,使信息能够自动集成,工程全过程信息提取方便;实现了设计前期的各专业协调,避免了生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碰撞产生;还可以智能生成生产计划、施工计划以及原料采购计划,提供过程预警,方便过程管控;构件全生命周期信息一扫便知,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后期运维效率。该技术推广应用后,诸多知名建筑企业、机构纷纷对此进行借鉴应用,更是在应用一段时间后交口称赞。他们一致认为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对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管控,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工程质量,有效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发展。

凭借对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方向引领,王辉为同行树立了榜样。在科研攻关之余,王辉还积极参与业界的各种权威盛会,引导各建筑企业、机构广泛参与装配式建筑科技类活动中,使科技创新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2021年7月,王辉以行业专家的身份参加了“佩克集团·装配式连接技术专题论坛”。佩克集团是致力于提供薄楼层结构和与之及现浇连接技术的全球领先品牌。王辉作为代表之一,在论坛上发表了“装配式夹芯保温墙项目设计分享”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连接技术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工期、安全性和效率的影响,并客观地和大家探讨了目前装配式发展在体制机制、技术研究、设计和构配件制造上还有待解决地问题。其演讲内容为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打开了新思路,也为中国建筑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绿色革命添柴助力。王辉表示希望通过他的不断进步带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的前进。正是这样不断探索、刻苦钻研的精神,卓绝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心系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让王辉屡次斩获建筑工程领域的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建筑工程技术行业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领军人物。

高耸入云的山峰固然令人神往,但是如果没有坚实而广阔的基石,高山便不会稳固。谈及未来,王辉表示,除了继续在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方面进行前瞻性探索之外,他还将致力于建筑工程技术行业的人才培养、技术普及、行业协同,通过推动全行业的进步,更好地履行自己作为行业领路人的使命。